〖靠音樂活過30歲〗系列講座紀錄
「靠音樂活過三十歲」是政大金旋獎的系列講座,當時看到講師之一的韓立康老師,在臉書分享資訊,我就立馬報名了。
參加的動機,一部分是音樂主題,太感興趣了,另一部分則是想再當一兩天學生。(小插曲:第二堂課前,爆出政大有學生確診,結果再走進校園的心情完全不同^_^?)
原本想說只是單純的業師經驗分享,結果開啟另個視野。
陳君豪、韓立康、黃文萱三個老師開了音樂工作室,名為:「福祿壽音樂 FRUIT SOLD MUSIC」,藉由「靠音樂活過三十歲」為題材,分享流行音樂/獨立音樂製作,實際上是來校園挖寶的!
「福祿壽」除了代表這三仙在音樂圈的份量,也取諧音:「FRUIT SOLD」,賣水果。賣什麼水果?芭樂。沒錯,就是賣芭樂歌(Hit songs)!
直到3月25日第一堂講座的尾聲,陳君豪老師才說出這講座企劃的用意。
有感於國外音樂人,音樂圈的中流砥柱、創作成熟的年齡層,大多落在25–30歲這個階層。然,台灣的音樂圈似乎還沒邁向這個階段,台灣最顛峰的年齡層,大概還在這些「福祿壽」,甚至經驗更豐富的音樂人們。
這是不是代表著,年輕人還沒跟上腳步,是產生斷層了嗎?
「提攜下一代,才有機會讓整個音樂環境一起成長。」
因為有這樣的動心起念,才促成了福祿壽音樂與政大金旋獎的合作,親身至校園開講,接觸正在創作的學生們。
一開始報名時,看到兩堂課的講題,早就知道自己不是老師們要尋找的TA。只是覺得在業界明明很忙、Case很多的老師,還願意分享經驗,若不是對音樂超級熱愛,大概很難做到,所以就算內容沒辦法完全聽懂,也想來聽!
(以下內容為簡單記錄,我覺得有趣的內容。身為一個企畫人,大多針對A&R內容作記錄,音樂製作部分我接收的程度有限,請容許我簡略帶過⋯)
3/25(三)《 獨立樂團之 音樂製作與樂團經營 》
第一場由製作人-陳君豪老師擔任主持,與甜約翰樂團、製作人-鍾濰宇老師,分享獨立樂團創作、音樂製作的細節,以及如何獨立經營樂團等。
獨立樂團的經營和音樂製作,大部分都自己親力親為,樂團形象、曲風的掌握,有很大的自主權。
但經費來源,通常都是需要自掏腰包(每個環節都需要錢,大項目包含:製作人、錄音室、錄音師、混音師、母帶mastering、壓印CD、拍MV等),如果有申請到文化部「流行音樂企製發行補助」等計畫,負擔才能稍微減緩,也可讓預計發行的專輯/單曲,呈現比原本更好的質量,有好銷量,前面的花費才有回本的可能。
關於獨立樂團的A&R(Artist and Repertoire),甜約翰和鍾濰宇老師的合作,是個成功的例子。先確立自己的定位,再去找適合的製作人。
甜約翰團員們初步討論,樂團的形象與曲風定位:日系搖滾、都會感、氛圍偏向女性、浪漫。在歌曲方向的設定上,藉由構思一個故事方向、寫一首歌,去包裝主題性,同時思考這是不是商業市場會喜歡的(例如:《Dear》)。
視覺/MV與音樂的連結,找參考影片、找合適風格的拍攝團隊,才能事半功倍,例如:《留給你的我從未》與Spacebar Studio團隊-殷振豪導演合作。
發行部分,找Street Voice代理發行、處理版稅,每年會有版稅的被動收入。
樂團經營,甜約翰談到經紀人的重要,可以代替樂團主動出擊、提案,同時避免演出者直接與邀演單位談價碼的尷尬事宜。Youtube、Facebook、Instagram三方穩定曝光,參加廣播節目、國外音樂節,統計各串流平台的閱聽量,以及業界人士互相引介,這邊甜約翰特別提到謝老闆(Airhead Records 主理人謝閎宥),每種曝光管道都有不同效益。
4/8(三) 《 流行音樂製作的秘密 》
第二場除了陳君豪老師外,製作人/編曲家-韓立康老師、混音師-黃文萱老師,用實際案例分享如何完成音樂製作,並提供如何進入音樂產業的路徑。
講座一開始三人就針對:A&R(Artist and Repertoire)是什麼,作名詞解釋和各自詮釋。
國外對於A&R定義為「藝人和曲庫管理」,而台灣各唱片公司/音樂人的A&R則專注於「藝人定位管理」,這包含了藝人形象定位、設計與包裝,需要有商業頭腦,以及對音樂市場的見解,如何讓市場對藝人有需求,並找到藝人在市場的定位。
A&R在音樂製作的層面,源頭是「收歌」。收歌是一種形象塑造,由唱片公司丟出藝人的歌曲需求,再透過版權公司、朋友或音樂人,各種來源收歌,於唱片公司A&R會議時,判斷什麼是適合藝人的。
收歌之後,接著進入音樂製作工作。
- 編曲:風格的設立,跟製作一樣重要。編曲可以找reference作為靈感,音色的運用,練習分辨不同器樂音色的差異。
(韓:好聽的旋律前人幾乎都寫過了,編曲環節的音色運用,反而是現在這個世代,決定歌會不會中的關鍵!) - 錄音:製作物的品質確立,分為人聲和器樂錄音,每個製作人的錄音習慣不同(陳君豪老師習慣先錄人聲,因為歌手反應要換key的慘痛經驗XD)
P.s 這邊陳特別提到,幾乎是一次錄音就過的經驗:余佩真《無題日常》、嚴正嵐《花朵》。
器樂錄音,最重要的是調音(不只是Key要準,音色選得好也很加分),也要注意「相位」問題。錄音要盡量做到80%,混音才能幫上忙,不要總想著依賴後端製作修改,音樂製作也是團隊工作! - editing:錄音師與製作人的工作。韓立康老師坦承,自己曾有over editing的經驗,因此找到適合的樂手很重要(如:每個鼓手的力道不同,打出來的tone也會不同,尤其鼓不好錄,平衡也不好調整)。
- 混音與後製:想像力的最終具體化。確認檔案沒有雜音、奇怪的接點、電流聲、呼吸聲、口水聲等,還有音檔完成品的整潔與檔名要清楚。
黃文萱老師在處理混音時,通常會先將人聲與樂器頻率重複、不必要的音頻剪輯掉,避免聲音打架或糊掉。
關於音樂人的生活
不太需要休閒生活,休閒生活是為了健康。因為音樂不只是工作,也是我們的休閒。以音樂為職,基本上就是幸福的!
若已有音樂製作的技術,有經驗的音樂人,大多是Freelancer接案制,不太會進入唱片公司的體制內,而是從接案中尋求進步。
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進入音樂圈呢?
「你的生活有90%都是音樂」陳君豪老師說。
不是說生活90%,無時無刻都在做音樂,而是生活裡你幾乎都想著音樂。然而,有這份熱忱之外,還需要辦法把自己弄進這環境中。
如何成為業界的一份子?
「福祿壽」無私分享三種路徑:
- 變成Artist:累積作品,作為業界發展的基礎
- 想辦法當助理入行:唱片公司助理、錄音室助理、音樂人私人助理等
- 不擇手段進入音樂產業:去樂器行打工等(例如:黃文萱老師的例子)
話鋒一轉,講座的最後,直接被「福祿壽音樂」安利一波!
雖然福祿壽官網只有表單可見,但也夠直接的切合本講座主題,希望挖掘更多音樂後輩,然後提供一種直通產業的路徑(帥)!
後記
聽完講座後,對音樂製作的流程又更了解一點,雖然未來不會朝這方向鑽精,但有助於認識產業各環節,認真覺得這系列講座蠻補的!
記憶最深的是,韓立康老師提到與團隊溝通A&R定位的事。
在A&R的源頭「收歌」階段,對藝人的定位比較大範圍,因此很需要reference作為討論依據。有些工作者可能會用「感覺、畫面、充滿想像力」的詞語去描繪,有時候會很像「意識流」,反而讓人不明所以。若溝通者本身具有音樂底子,那還好溝通,若沒有的時候,其實溝通起來很痛苦⋯
聽到這段我蠻有感的!只是我很能同理嘗試溝通的另一端XD
作為社工系出身的菜鳥企劃,並非音樂/文字/設計專業,時常需要做各種溝通,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。聽到老師講到這段的時候,又更堅信,得好好補足專業,至少多聽各種音樂(培養素質?)、觀察市場喜好,多一點sense,讓彼此工作時更省力一些,加油啊瑪莉!